九阳:“公益厨房”的杠杆撬动希望
“九阳 30 年做了三个厨房。”这是九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阳”)常听到的总结:
第一个是九阳商业板块为家庭用户研制健康生活电器的“家庭厨房”,第二个是我国空间站航天员使用的“太空厨房”,第三个是为中国乡村孩子们捐建的“公益厨房”。
仔细梳理这三个“厨房”,如果说“家庭厨房”是九阳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公益厨房”则是九阳播撒爱心的沃土。
2020年,九阳公益基金会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设立,三年后首次参评省级专业评估就获得社会组织“5A级社会组织”认定。然而,这并非三年内一蹴而就,从1994年九阳公司创办初期资助大学生就学以来,九阳在公益这条路上深耕细作了三十年。
谈及原因,九阳公益基金会内部总结了两点,一种原因是创始人团队、包括团队的家属,很多人都是教师出身,他们本身就有比较强烈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去做一些与教育有关的试验;另一方面是在九阳公益创业初期的十多年,很多活动都是属于企业家个人、相对传统的一些慈善行为,那时候九阳就在思考,如何为公益项目赋予企业核心能力。
九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晖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介绍,“2010年,跟希望工程团队一起聊的时候,他们提到西部地区的孩子吃不上饭,我们才发现这就是九阳想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九阳希望公益项目和企业、捐赠人的核心能力息息相关,于是在专业优势领域内找到了“厨房”、“健康”和“教育”这三个可结合的象限。
2010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2600万贫穷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儿童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为,中西部贫穷的地方儿童的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其中2%的学生发育迟缓,72%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感到饥饿。
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西部学生“小餐桌”》系列报道,持续引发各界反响。有媒体多路记者探访云南、广西、贵州及青海等地贫困山区学校,把乡村孩子吃不上饭的问题带入公共视野。
“社会力量没法实现政策的响应,所以我们非常庆幸2011年的时候央媒层面上有很大的介入。”黄晖介绍道。
为了解决欠发达地区学生面临的“进得起学堂,进不起食堂”的问题,2010年,九阳在中国青基会设立“九阳希望基金”,10年内为欠发达地区学校建设1000所“九阳希望厨房”,改善乡村孩子的营养条件。
“在2010年启动这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联合40多家媒体机构,包括明星志愿者、学界和政界的一些意见领袖,联合推动项目落成、进行实地探访,影响跟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黄晖受访时介绍。
九阳不仅仅致力于解决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里孩子吃上饭的具象问题,它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项目实施,唤醒公众、激发社会各界的共鸣和沟通参与,进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促进社会变革。
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然而,阻挡这一计划落地的,是现实的窘境。九阳团队在当地考验查证中发现,尽管中央财政根据学生人数分配了营养餐费用,但在真实的操作中,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厨房设施和供餐设备,学生就餐条件难以得到改善。
2015年,九阳开始依托地方政府对口扶贫机制,精准识别需要帮扶的学校及其需求。黄晖介绍,“随着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开始响应,乡村学校供餐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们在学校的厨房设施进行辅助性投入。”
自2010年“九阳希望基金”成立以来,九阳公益厨房便以改善贫穷的地方学校供餐条件为己任,致力于让孩子们吃上营养均衡的热饭。项目初期以3至5万元的初始资助标准起步,逐步升级至8至10万元。从规范化的厨房设计到膳食配餐管理技能的培训,再到电器化商用厨房设施的完善,九阳不仅提升资金的投入,更在内容上做全面升级:九阳决定以地方配套增效提质,采取“标准化图纸+核心设备”的资助模式建设公益厨房。
2017年,九阳开启了公益厨房县域全覆盖的先例。九阳开始在浙江省内与多部门开展山海协作,并持续在浙江中西部地区丽水缙云、衢州开化、杭州淳安等地资助学校厨房提升改造。2021年,九阳公益基金会与丽水缙云教育局完成14所偏远地区村小厨房改造的最后一公里,累计资助22所,自此缙云县全域学校厨房使用燃煤生火做饭成为了历史。
在湖南平江县,得益于财政部驻平江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协调推动,连续6年与教育局的深度合作过程,建成75所九阳公益厨房,覆盖平江县三分之一农村学子;在湖北咸安区,项目联合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前端介入和后期监督,让7所学校的厨房得到改造,提升了学生们的用餐体验。
除了借助政府的政策和力量,九阳也积极发掘供应商的能力。“我们每年至少会新建100至150所厨房。从基金会的执行角度来说,每个学校都是不同的个性化工程服务,这种执行就属于一项很重的工作。”黄晖介绍说。于是九阳通过招标的形式在全国开发了三家供应商,并探索出了高效搭建厨房的模式:除了供应厨房设施,这些供应商也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包括学校厨房的规划、设计以及后续的维护服务;同时建立公益厨房维护400服务热线,通过专业服务高效闭环设备故障处理,依据设备返修报修率来决定供应商的订单分配,实现双向约束。
公益厨房项目实施后,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九阳基于社会投资回报(SROI)评估工具的社会效益评估发现:与2010年的基线数据相比,项目学校五年级男生平均身高增长了5.56厘米,女生增长了3.92厘米;学生用餐人数平均增加了34%;引入电气化厨房设施后,学校人均能耗成本降低了18%;受益学校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也降低了14.92%。截至2024年9月,九阳已在全国28个省区近260个县区建成1616所公益厨房,每天受益师生超50万人,累积受益超200万人次。
彼时项目成功探索出“政府对口帮扶+九阳公益+政府配套+伙伴参与”多方联动对口援建模式,并形成了一套“以政社协作助力衔接乡村振兴、打造区县全覆盖样板、通过多方捐赠让更多学生受益”的项目策略。
然而,在2014年的走访中,九阳公益团队发现了新的问题:食物浪费现象严重,饮食礼仪逐渐消失,许多孩子只吃鸡蛋的蛋白部分,吃包子时丢弃肉馅;饮食行为不合理,学生普遍偏爱零食和甜饮料。2014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4》,报告说明,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儿童的饮食健康不仅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更与健康意识紧密相关。九阳团队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深入思考:在确保孩子们能够吃饱的基础上,是否应该进一步教育他们合理选择膳食,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黄晖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因为食物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介质,我们就想到开展食物教育项目。这一个项目在九阳公益厨房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既然公益厨房已经扎根于农村,我们也决定在农村地区开展食物教育。”
2014年至2016年,九阳食育项目基于九阳公益厨房分布在乡村地区的学校展开食育资助,开设食育兴趣班,开辟“健康菜园”等。
但九阳团队发现,公益力量干预后的效果良莠不齐,早期在农村的这条线路难以贴合实际落实。九阳团队刚刚解决孩子们吃上饭的问题,接着去跟他们说不能浪费食物、食物怎样选择更加健康,孩子们一时很难吸收这一些内容。“加上乡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各方面都比较有限,很多学校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教学就停滞不前了。”黄晖解释道,即刻在乡村进行食育这类创新性教学,对欠发达地区学校来说的确极具挑战。
初期试点尝试失败后,九阳逐步转移资助对象,2016年起,开始面向有较强食育教学意愿的城市型学校开展“食育工坊”资助。
“公益厨房这一个项目中,我们在看到社会问题后逐步推动国家政策出台,做食育工坊项目我们也有这样一种理想化目标,看有没有可能吸取之前做厨房项目的经验,去找到响应国家政策的机会。”黄晖向记者介绍。
2016年到2018年期间,九阳主办了“中国食育高峰论坛”“中国食育国际研讨会”等全国性食育论坛和研讨会,希望号召更多行业伙伴介入。
在黄晖看来,九阳正好赶上了“双减”和劳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让“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内容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
“原先是我们依托于一些专业机构资源或媒介资源去找项目学校,政策出来之后,变成教育局或学校主动找我们去做这些项目,”黄晖说,“这样就跟之前一些城市型的项目不一样了。有时候城市的学校有很强烈的警惕性心理,他们一直会担心会不会有互做广告的企图,而劳动新课标的发布为项目的快速推动跟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时代大潮下,新兴项目“食育工坊”如何搭建支点、有效实施紧接着成为九阳团队思考的问题。不同于“公益厨房”这类相对传统型的公益慈善项目,“食育工坊”属于教育领域的运作项目,对专业性有一定要求;而且食物教育最早源自日本,早期国内开展食育的项目很少,就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案例。
为了提供一套专业食育课程教学体系、更好地赋能学校,九阳联合教育出版社、外部专家团队、基金会的一线教师团队和九阳营养研究团队,组建了一支跨学科综合团队,编撰出版小学段《饮食小课堂》食育课程,开发了一套包含三大基础课程板块、特色主题课程和通用教材、适用于不同学校的“3+X”三级食育课程教学体系。此外,九阳针对学校食育教师开展集“基础培训”“暑期食育特训营”与“带教培训”为一体的线上、线下食育培训体系,赋能食育教师。“这些是我们团队在这一个项目上花心思最多的部分,也是这一个项目里最核心的竞争力。”黄晖介绍道。
截至2024年9月,九阳已在21省市资助293所食育工坊,每年以不少于50所的速度持续增长。
“不是说看到某一项社会需求,就一腔热情说想去做公益,”黄晖介绍,从项目设计之初开始,九阳就着眼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考虑全链路的过程。从需求调研、过程开发,到项目交付、质量控制、项目评估,再到后期的迭代升级,九阳公益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融入了商业性产品设计思维。
几年前,一些企业在寻找公益项目的合作伙伴时,注意到九阳在当地学校的脱贫和公益项目中已经建立了坚实基础,常常会主动寻求合作,联合九阳开展捐赠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曾指出这个现象:品牌对于公益慈善最直接的反馈体现在募款,尤其是大额捐赠。他认为,慈善升级,品牌建设是必然之举。公益慈善组织想要打造公益品牌,重要的是勇于面对和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同时要提升慈善服务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九阳公益基金会是九阳30年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根基,它承载了九阳及其创始人团队的教育情怀,也是九阳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核心载体。“但实际上,九阳对于九阳公益基金会的期望相对来说特别单纯,它不会依托于企业基金会为九阳在品牌或营销等层面带来更多直观收益,”对于未来,黄晖表示九阳公益基金会仍然坚持“公益厨房”和“食育工坊”两大公益品牌,通过教育去培养小孩子们健康生活的基础能力,通过“第三个厨房”为乡村孩子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