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路上“中国厨都”兴福镇的幸福路
兴福镇,一个人口只有4万的小镇,被誉为“中国厨都”。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到如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商用厨具生产基地,兴福镇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创新。
博兴县兴福镇党委书记王兆建满怀自豪地介绍,小镇集中了2800余家商用厨具加工公司,年产值高达300亿元,占据了全国市场占有率的40%。
“我们兴福镇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和不断的技术创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明博介绍。在这里,厨具行业从业人员达4.2万人,包括企业家、技术工人、研发工程师,以及金融、物流、商贸等。配套产业的从业人员,这种全方位的支持,让兴福镇的厨具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兴福镇的厨具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赵赵村的手艺人们利用当地流传的柳编技艺制作“大锅饭”的蒸笼。赵赵村党支部书记范曰良回忆,当时村民们带着柳编、蒸笼走出村子,走向大城市。柳编蒸笼虽然是易耗品,但需求量大,需要频繁更换,这为村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到了80年代,赵赵村将柳编蒸笼替换为铝质蒸笼,这一材料升级,使得兴福镇的厨具产业迎来了第一波飞跃。从济南到天津、青岛、烟台,兴福镇的厨具迅速打响了名声。
90年代初,兴福镇的厨具材料由铝变为不锈钢,商用厨具的品类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南吴村党支部书记李光生回忆:“我们原先只生产蒸饭车、锅灶等几种厨具,后来逐步扩展到厨房全品类厨具,种类达到了几百种。”最近一段时间,他还曾离开兴福到河南郑州创业,将兴福镇的厨具卖遍整个河南。
刘明博认为,兴福镇的成功秘诀在于不断的材料和技术升级,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从柳编到铝,再到不锈钢,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质的飞跃。我们总是紧跟时代步伐,紧盯前沿科技,确定保证产品从始至终保持竞争力。” 刘明博说。正是这种不停地改进革新、勇于突破的精神,使得兴福镇的厨具产业从一个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产业巨头。
每年10月份,兴福镇都会迎来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客商。他们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最新最潮的厨具产品,如自动翻炒、自动洗刷、自动切菜的机器人,输出菜谱、放入食材、自动出菜的万能蒸烤箱等。这些智能化产品不仅提高了厨房工作的效率,也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兴福镇的厨具展会如今已成为继上海、广州厨具展之后,全国排名前三的厨具用品展会,吸引了无数客商前来洽谈合作,交易额在100亿元以上。
在兴福镇,普通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们在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任何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稳定的收入。小作坊老板王军就是这里面之一。他的作坊最初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设备简陋,生产效率低,收入也不稳定。随着兴福镇厨具产业的蓬勃发展,王军的作坊逐渐发展壮大。现在,他的作坊不仅有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还聘请了几名工人,年收入大幅度的增加。王军感慨道:“以前我们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现在我们不仅能挣到钱,还能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兴福镇的村民们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富裕,更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他们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