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重建西南和芦苞水闸 广州佛山笑迎北江清流(组图)

2024-04-03 乐鱼直播官方版

  南方网讯本月1日,铲车、抓斗机的巨臂伸向北江大堤重要“咽喉”——西南水闸!至此,这座耸立在北江下游佛山三水西南镇50年的古老水闸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代之而起的将是一座全新的现代化涵闸。

  半个世纪以来,西南水闸堪称南粤首屈一指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的“要塞”,抗御西江、北江洪涝灾害身经百战功不可没。然而,仅仅拦截洪水、分流洪涝的功能已日益滞后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水多了、水少了、水浑了、水脏了都会严重制约西江、北江下游飞跃发展的珠三角经济。如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极大限度地供给质优量足的生产、生活源泉,一直是佛山、广州等发达地区希望解决的问题。

  难得的机遇已经来临!省委、省政府去年秋季启动了十大民心工程,西南水闸重建连同整条北江大堤全面加固达标项目纳入了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民心工程重点。重建后的新闸底板高程由原旧闸的1.8米降到-0.5米,这样一来,以往在正常水位下没办法进入西南涌的西江、北江优质源泉,将会常年清水不断。

  日前破土的西南水闸重建工程将推动整项北江大堤全面整治工程提速。与西南水闸同等重要的芦苞水闸,也可望于近期破土重建,届时将水闸底板高程从4.49米降到-0.5米,再加上同期河道整治疏浚工程的开展和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的推进,广佛水环境将会大大改观:每年由北江经两涌进入广佛水网的水流量将达到25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25座大型水库,给目前广州市区珠江径流量增加一倍,这将为广州珠江水真正变清创造条件。

  浩荡奔腾的西江、北江从飞来峡一泻千里,从广州西北边流过。而由清远到南海的河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旦西、北两江发生洪水就会倾泻而下水浸广州,于是便有了全长63公里的巍峨的北江大堤。

  在北江大堤管理局的水文图上,记者看到,1000多公里的北江流域与2200多公里的西江在三水汇合后,向广州以西的珠三角地区流去,经珠江出海口最后汇入南海。而真正从广州市区横穿而过的珠江水,其实是由流溪河与从北江分流出来的西南涌、芦苞涌、白坭河(被称为“两涌一河”)在老鸦岗汇流而成。

  西南水闸与芦苞水闸犹如北江大堤上的两座“门卫”,它们作为63公里大堤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广州、佛山的防洪屏障。

  西南水闸1952年开始建设,1954年建成。芦苞水闸1921年建成,1987年重建。它们都在北江防洪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由于建设时的历史局限,当时并没有考虑到生态和环保的问题,水闸底板高程分别设计为1.8米和4.49米,北江水位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时间会高于这个高度,于是被隔绝在闸门之外。

  “我来这工作一年半了,见到北江水面高过底板高程的,印象里只有三次,每次两三天。”面对记者,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局张伟民副局长如是说。而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研究数据:“近年来平均每年有36天北江水会超过西南水闸的底板高程,而芦苞水闸则只有21天,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除了这些天之外,北江水就没有经过两涌进入广佛水网的可能。”

  当然这也有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近年来北江河床下切严重,导致水面下降。另外,近些年广东降水偏少,即便是在汛期,北江水面高过1.8米的时候也不多。“西南涌和芦苞涌在三水境内基本上没多少水了。”一位在北江大堤管理局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说。

  出广州市区驱车沿着河流向上游走,西南涌和芦苞涌到佛山禄步村以上已经断水,白坭河到广州白坭村也基本断水。下游有水的地方,水环境状况十分恶劣。

  据调查,两涌一河流经南海、广州的富庶地区,沿岸工厂林立,而且有大量电镀、塑料等高污染企业,大量污水沿河排放。加之上游常年断水,这段河道有如人体的“盲肠”,河道得不到冲洗,污水得不到稀释,几乎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死水潭”。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广州62%以上的自来水都由位于老鸦岗附近的西村、石门、江村三间水厂供应,这儿的水由流溪河与西南涌、芦苞涌、白坭河“两涌一河”在老鸦岗汇流而成。虽然“两涌一河”水量很少,上游水源基本上以流溪河为主,但由于上游径流不足,导致下游珠江水随潮水上溯,将上游河涌中污水带下来污染取水口,水源质量很难保证。况且广州2010年要实现“大变”,水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自从西南水闸和芦苞水闸建成以来,上游北江清流供应不足的现状就已造成,佛山和广州两地多年来都有强烈意见。但由于两大水闸分洪功能无法替代,在北江大堤抗洪使命严峻的情况下,重新恢复供水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今天,广州和佛山终于盼来了一个绝好的机遇,西南水闸和芦苞水闸的重建,将可能解决两地长年以来的心头之患。如果以后西南涌和芦苞涌常年有清水流动,广州水厂取水口污染的问题也便能迎刃而解。

  历史上北江曾多次泛滥,统计表明,清代从康熙54年(1715年)至民国38年(1949年)的234年中,曾发生过较大洪水51次,平均每4年就发生一次。其中以有较详细记录的1915年洪水损失最为惨重。

  从宋代起,人们陆续自发修建了13条分散的低矮单薄的小围。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这些小围连接起来,加高、培厚、筑闸,使全线余公里的大堤成为完整的防洪屏障。

  解放以来北江大堤先后经过多次培厚、加固,但由于珠三角经济快速地发展,北江大堤的防洪使命也慢慢变得重要。

  按照北江大堤抵抗百年一遇洪水的新标准,西南水闸和芦苞水闸分别有分洪1100立方米/秒和1200立方米/秒流量的任务。西南水闸从上世纪50年代建成后一直用到现在,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北江大堤建筑物做鉴定时,把西南水闸定为四类,是按规定必须重建的一类。芦苞水闸被定为二类,也需要整修或重建。

  这两个特殊的水闸重建,为广州和佛山水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水利部和广东省内各级很快达成了共识,决定以新的“大水利”理念指导两水闸建设,在保证防洪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结合水环境改善,使北江水顺利流入西南涌和芦苞涌。

  西南水闸一定要尽快重建,并且在重建中保证防洪功用的同时,承担起将北江清水引入广佛的任务。该设想的可研报告得到了水利部的批准。2002年3月,广东省水利厅向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下达了立项研究任务。当年5月,省水电设计院就提交了在重建中引北江水改善广佛水环境的意见。

  省设计院的专家们设计出了48个方案供讨论选择,最终确定下来把水闸的底板高程由原来的1.8米降低到-0.5米,这样做才能够保证一年360多天有北江水流进西南涌,平均每年可以引进11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目前广州市区珠江水量的40%,对广佛水环境的影响将相当明显。

  同时,芦苞水闸的重建方案在经过三四次讨论之后也已被水利部通过。按照新标准重建后,芦苞水闸的底板高程从原来的4.49米降到-0.5米,这样,它能在完成1200立方米/秒流量防洪任务的同时,每年引进14亿立方米的北江清水。照此预计,当两个水闸都建设完成之后,每年由北江经两涌进入广佛水网的水流量将达到25亿立方米,相当于给目前广州市区珠江径流量增加一倍,这将为广州珠江水真正变清创造条件。

  因为西南水闸属于防洪建筑中最危险、质量最差的一类,重建工程一定要尽快提上日程。珠江水利委员会特批,以应急除险的方式重建,在国家仅批准了可研性报告的情况下,较早地启动了这项工程。

  按照该工程原设计的具体方案,本来需要两个枯水期才能够完工,但是为了争取时间,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讨论,在技术和方案上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决定在一个枯水季节里完成。今年2月,在旧闸尚在发挥防洪作用的情况下,新闸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展开。

  日前记者在位于三水的西南水闸重建现场看到,整个工地热火朝天,新闸的底板已经浇筑完毕。而就在旁边,老水闸也从10月1日开始拆除。据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局负责的人介绍,新闸将在明年4月1日汛期来临前发挥防洪功能。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明年3月底之后,北江水就可能通过新的西南水闸进入西南涌,流向佛山和广州。

  由于解放以来西南涌、芦苞涌和白坭河都没有疏浚整治过,长期壅塞导致河床抬升,另外,由于河道长期断流,部分地区荒草丛生,有些地方已被农民开垦耕种甚至盖起了房子。

  西南水闸新闸明年3月底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底板高程降到-0.5米,但目前闸门以下两公里范围内的西南涌河道都高于这个高度,因此要想让北江水顺利进入西南涌,必须对这段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日前,广东省水利厅领导在视察西南水闸建设进度时就精确指出,明年新水闸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这两公里的疏浚任务一定得完成。同时,广东省水利厅已要求广州和佛山对辖区范围内的“两涌一河”进行疏浚整治。到2006年之前,“两涌一河”堤岸也要依照国家四级防洪标准整治完毕,达到抵挡2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

  在北江大堤加固工程的总投资25.43亿元之中,就有7.14亿元用于“两涌一河”整治的。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和记者说,广东省已承诺拨款2.4亿元,其他款项由各地方筹集。据了解,目前广州、佛山都成立有专门机构,佛山对“两涌”河道的疏浚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

  西江、北江、东江是珠江流域在广东境内的一级支流。西江、北江、东江分别缘自广东的西面、北面、东面的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邻省,它们三面而来进入南粤境内才以西、北、东方位命名的。从广西梧州以下到达三水思贤窖208公里段叫西江;从韶关以下到达三水思贤窖468公里这段叫北江;从河源龙川到东莞石龙380公里这段叫东江,它们在邻省的上游分别另有名称。(编辑:何静文)